2013年8月30日

35g 的重量

回憶是很美的禮物....


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後,總是愛窩在阿姨的身邊,看阿姨的腳一邊踏著節拍,下了班也不停歇的家庭代工,只為撐起一個家。
進了門,一眼就看到這臺縫紉機,熟悉又遙遠的感覺;總是可以把二十幾年前的回憶一股腦得往前推。
雖然阿姨已經離開十多年了,但也許,靈魂的某一個時空角落只有我跟她,停留在那部縫紉機前,呆在一旁,靜靜的看著她的身影,聽著耳邊「咂!-咂-咂-咂」的旋律,學著她,踏踏實實的努力著。


此刻站在媽媽身旁的男孩兒,也有著相同的滿足跟驕傲。看著媽媽為了自己,一步一步的編著藺草,用雙手培育自己,也將這份手藝傳承了下來。


這些石頭,舊舊的,很有感覺,其實它們是帽子的母模,編好的藺草,還需要透過高溫高壓成型,地上擺滿著模具,就像一本一本的VOGUE,紀錄了臺灣這些年來頂上的流行時尚。


簡單的架子也化身成伸展臺,那些曾經的流行,正在臺上散發著昔日的風采。


老闆相當的熱情,也顧不得天氣有多悶熱,堅持要讓我們一睹製作過程。


現在....你知道老闆有多熱情了吧,加壓成型的過程,是沒有冷氣這件事的,底下有很大的爐火在加溫著。

   
溫度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環結,萬一溫度過高,草可是會燒焦的。一位技巧純熟的老師傅,一整天,最多最多也只能編出四頂藺草帽,數量相當的稀少,每一頂草帽的加壓過程,都是戰戰竸竸的。所以老闆得不時的用濕布,親手幫模具降溫,達到理想的工作溫度。


這裡就是編製藺草的場地了,簡單的設備,傳達更真誠直接的感受,站在這,仿佛就像眼前真的有師傅,正吹著轟轟的老電扇,神情專注的編織著藺草。


這...不是舊衣廚.....它們是窯,用來燻色的窯子,當你在ROBANTEN或是觀光區的店家買一頂草帽,帽子本身的用心,絕對超出那一兩張的百元鈔。是的...連我自己在見識前,也覺得這個世界上最用心體會草帽的,大概只有魯夫...


在帽體成型後,還需要最後一道處理,就是用硫磺的煙來跟藺草纏綿一下,為的就是讓藺草本身長久受到滋潤,才不會褪色....


握著相機眼角閃爍著淚光,為了怕眼淚流下來,有好幾個當下想奪門而出,但為了證明它真的是硫磺,強忍著鼻酸跟眼淚,等待相機補捉到這一瞬間....硫磺的煙是很嗆的.......跟在溫泉區聞到的硫磺味,完全是兩回事。


老闆內力相當的深厚....,瞧他整個人都快鑽進窯裡了,我只是在外面就已經快盡不住想瘋狂的把煙咳出來。是太太的雙手和溫柔的目光,編織著他們的夢想;是這份力量,讓他不畏高溫跟濃煙,輕輕的載著他往前進。




藺草帽本身的價值,其實遠遠比不上它蘊含的重量,一束束交織的藺草,就像一雙雙交疊的雙手,緊緊的守著那份堅定不移,即使再辛苦,我們依舊緊緊延續著傳統的手藝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